时下,二维码这种用"马赛克"图形记录数据的形式以其形式简便、载体灵活、传递信息快等优势已迅速成为大家青睐的信息交流方式。然而,很多网民不知,二维码在给我们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成为了手机病毒、钓鱼网站传播的新"病毒载体"。近日,安全厂商提醒大家: 需注意防范二维码背后的安全隐患;应尽量避免随手刷来历不明的二维码。
安全厂商介绍,虽然二维码本身并不会携带病毒,但不法分子会利用二维码下载的方式传播病毒。他们会将带有病毒程序的网址链接制作成二维码,用户用手机扫描后会得到该链接,如果进一步点开操作,就会在联网状态下导致手机中毒。近期比较"流行"的方式就是将二维码伪装成"手机聊天软件"的下载链接,用户一旦扫描,直接表现为手机流量出现异常。而一旦中毒,还可能泄露手机上存储的通讯录、银行卡号等隐私信息,甚至被乱扣话费、消耗上网流量。
安全人事表示:"近期,使用二维码作为载体的病毒主要是通过侵占用户手机的短信发送接口来非法牟利的,因此,这种病毒在封闭手机平台无法运作,只会在开放式手机平台中传播。而在手机系统中,安卓系统具备了极高的开放性,且占有率最高,因此就成为了这类病毒的主要攻击目标。要防范此类病毒,除了要认真辨别二维码的源头、不轻易刷取之外,还需要养成良好的网络安全习惯,建议大家在手机上下载安全个人版,及时进行病毒查杀与更新。